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圖文整合文本的意義給出模式:區塊的結構性







區塊的結構性
圖文整合文本的意義給出模式

圖文整合文本是非線性的閱讀模式。

當有一堆內容、一堆訊息以及許多「不同的媒材」要來構成某一文本,這些內容要如何被安布局?亦即,到底那一個訊息要先被排置,而那一個放在後面來安排,是一種合理的安排過程?

到底各種媒材要怎麼來「擺置」?才能有效的被讀者判讀和理解。

這一思考過程,有沒有某種原理原則可以被我們使用而來當作思考上的參考依據?

有的。那就是:區塊的結構性;即去思考文本中的區塊結構之特色。



PPT的使用即是我們可以思考「區塊寫作」的很好機會。

下列的主題是談文字,所以,我們恰恰可以看到從線性文本轉利到區塊文本的過程中,我們要怎麼來重新思考「文字」的布局?










區塊結構的文本閱讀特性

首先,我們怎麼讀圖文整合式的文本,呢?



從寫作的角度而言,區塊閱讀的特性可以為寫作談出二個寫作過程構想的重點:

一、我們要將不同媒材、不同內容的訊息,放置到某一個「區塊」。從創作的角度而言,就是如何在文本中群造出「區塊感」,而媒材就被放在區塊裡面。去形構區塊感的能力。

二、去設計「區塊」的視覺重量。讓區塊因其重量而有「重要性」的層次。安排不同重量的區塊之位置,可以讓讀者依「重量性」的程度,很順地一路讀區塊下來。這就是閱讀動線的計設能力。


資料來源:Denton, C./劉錫權、陳幸春譯 (1998)。《視覺傳達》。台北市:六合出版社。頁149。

上圖文本中有三區塊,在上、中、下。其區塊視覺重量也依次是上、中、下,所以閱讀動線是上、中、下。


寫作思考的第一下手處

但是,要對圖文整合文本進行閱讀,首先,你的眼睛要先能在文本的某一個點停下來,從這裡開始進行閱讀。這一點就是視覺焦點。從視覺焦點來建立起「視覺主體」。


資料來源:柘植Hiropon/楊家昌譯(2013)。《版面設計這樣玩》。台北市:城邦文化出版社。頁48。

對,你一定是先把眼睛停在那位女性的「雙眼上」,再往下判讀理解視覺主體是「那位女性」。眼睛,在此,即是視覺焦點。女性人物是視覺主體,這是最先形成的「文本作品中的意義概念」。

再來是,文本中的其他區塊內容對這「視覺主體的意義概念」進行,補充說明或意義修飾。用認識論的術語,即是區塊內容是對主體主題意義進行分析作用或綜合作用。

但為什麼是眼睛?為什麼就是從這裡開始?這有什麼道理可以來理解的嗎?有。這正是我們想教的。往後會談很多。

布局的思考流程在於決定:一、視覺焦點是什麼?在那裡?形成什麼視覺主體?二、如何去形塑各種「區塊主體」。三、讓受眾視線依區塊主體之視覺重量而流動。四、最後去意識到「背景」。



於是文本的意義就被給出了。

來,來練習一下文本的分析過程。請用:視覺焦點、區塊主體、閱讀動線、理解完成,這四步驟,進行分析。


資料來源:林秀姿(2011)。《燦爛時光:Lucie的人生探索》。台北市:天下雜誌。封面。




在視覺焦點之前:「文本主題」?

文本主題是整體文本想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一件文本是把「主要意思」再以豐富化,講得更多更仔細,而已。所以,問題是,你知道你想講什麼主題嗎?

一定要再三思考,最好可以用「文字」寫出來;那代表你真的把「文本主題」想清楚了。

於是你可以判斷而去構思,如何來創作視覺焦點,再順暢地形塑視覺主體,再加入「區塊文本各訊息」來充實視覺主體,這樣就可以運用「圖文整合文本」來傳達你想講的主題。



資料來源:Krause, J./古又羽譯(2016)。《圖解視覺設計法則》。台北市:碁峰。頁166~167。

主題,想好了。於是你可以創作了。你可以去決定視覺焦點在那裡?從視覺焦點再導出視覺主題。

【注意】:
視覺主題如果是圖,往往要再加上第一區塊的文字限定,即是初步的文本主題。

視覺主題如果是文字,一般而言,文字本身即是初步的文本主題。

下列是圖為先的文本主題形構。





再來,下列圖是文字為視覺主體而來文本主題。文字本身往往就是。





文本主題搞定了,再來是去規畫:區塊的內容應是什麼?如何來安排閱讀動線?最後,讀者是不是可以「理解」這文本要說什麼?




創造視覺焦點:畫面掃瞄最凸顯處


資料來源:Landa, R./王桂沰譯(1996)。《平面設計的成功之鑰》。台北市:六合出版社。頁24。

面對文本,首先我們先找出會讓眼睛停下來的地方,這即是觀看初始時的視覺焦點。然後,以此「點」,去發展出畫面所要表達的「視覺主體」。視覺主體再來會延伸出文本主題。

視覺焦點往往是整張畫面中最具有強烈「對比性」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最讓你感到有「變化或變動」的地方。以「對比性」的力量,把受眾的視覺帶到這一「焦點之地」,即視覺焦點。


資料來源:高橋佑磨等/劉小鳳譯(2017)。《圖解設計的原理》。台北市:不求人文化。頁166。

視覺焦點是我們要開始去解讀文本的「出發地」。從這裡,我們接著去讀出文本畫面的「視覺主體」是什麼?再從此延伸出「文本主題」。

視覺焦點

視覺主體

文本主題



視覺焦點是「眼睛」,視覺主體是「女性」,文本主題是「隨身讀」。

「文本主題」就是具有「對象性」的(意義)物件了。是「對象性」的物件,於是就可以不斷的被其他區塊性內容,再附加上修飾性意義(意義綜合),最後形構成豐富內容的圖文整合文本。



上圖,視覺焦點在那裡?為什麼?你依什麼「原理」來解釋?而最後所形成的「視覺主體」又是什麼?視覺主體如何的轉化成「文本主題」呢(愉愉解答:圖加文)?

那麼,視覺焦點要如何的被創造出來呢?有那些構圖的原理、原則是常被使用到的呢?



可以看到,顏色、位置、形狀等等概念的使用,就是透過這些概念來創造畫面中的「對比性」,在文本中有效的將「視覺焦點」創造出來。如何形構視視覺焦點?我們會有專題教案來討論。




區塊的創生與閱讀動線的形構

文本主題概念有了,再來是把其他的相關訊息放在某一「區塊」內。一個文本,可能有很多區塊。區塊內文是去修飾補充主題概念。



這裡,注意一下,每個區塊內都應是「相類似性質的訊息」。

很羅輯的,再來是, 要以什麼樣的方向或順序來進行「閱讀」區塊?這閱讀的方向∕順序是我們要給予讀者的,指示讀者的,這是去形構「閱讀動線」的作用。英文是 visual hierarchy。




資料來源:Cullen, K. (2005). Layout workbook. Singapore : Page One. p.74.

我們在閱讀過程,就是由1往2往3的方向,來閱讀。所以是,閱讀動線。

所以,我們就要去追問問題:區塊感是如何來形成呢?閱讀動線要如何來思考以「構成」呢?這樣追問的回應,就是我們在其他教案中所要進一步說明的。

不同的區塊構成,如果經過合理的設計安排,會對受眾產生不同的區塊視覺重量,我們簡稱區塊重量。

區塊重量是可以讓讀者去形成閱讀動線的「動力」。

再來,了解媒材意義之位階與區塊的視覺重量之間的搭配原則,所以我們就可以來建立安排閱讀動線中的區塊內是要放上什麼樣內容。

愈是有重量要被首先閱讀的區塊,要搭配上像是大標這樣的摘要式的、整合式的、抽象式的意義之內容。愈是後面閱讀的區塊,則是更為具體的、細節式的內容。




首先一定要形成視覺上的區塊的重量層次。


資料來源:Krause, J./古又羽譯(2016)。《圖解視覺設計法則》。台北市:碁峰。頁188。

再來是,依區塊動線的閱讀前後,搭配上媒材意義位階的高低順序,你可以想像成大標、中標、小題、內文這樣的媒材意義位階。


資料來源:McWade, J./吳國慶譯(2012)。《解構商業圖像設計準則》。台北市:上奇資訊。封面。


我們會依層級關係的順序來閱讀,而去理解,這即是閱讀動線。下列各圖的閱讀動線,嗯,要好好想想了。




BEST WAY To Understand Hierarchy In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




文字也有層級關係:文字的閱讀動線


文字,當然也就有視覺上的層級關係。所以,才有各重級數的標題,大標、中標……。




資料來源:Dabner, D./普保羅譯 (2003)。《設計與編排》。台北市:視覺文化。頁66。

文字大小層級分明,所以閱讀動線流暢。大、中、小的文字視覺呈現,是文字布局的重要技巧方法。



在純文字的情況下(一般的傳統文字文本),可以明顯感受出來,文字一旦處理好層級關係,自會形成閱讀動線,而進行理解過程。


圖文整合下的文字區塊感之構成


在多層次的圖文整合的文本中,區塊視覺是重要的。文字的安排,如果是以(一)「大小靠緊並列」同時是(二)「文字對齊(靠左、靠右或居中)」的狀況下,最容於形成「文字區塊的」效果出來。





文本主題凸顯是文本布局思考的核心

所有的文本,都是要表達特定的「主題概念」。只是對主題概念有各種不同方式的補充說明,而已。

從主題概念來發想布局,是圖文整合寫作的核心技巧。有許多重要概念可以講解。



文本的主要概念,即主題概念,一定要馬上利用視覺焦點以及隨後所形成的視體主體來凸顯。再來是依序的由區塊層級的重要性,對主題概念加以補充說明;這運動過程是閱讀動線。



主題被帶出來後,要有補充資料來加以說明,讓理解更有內容;而補充資料的層級順序,即是閱讀動級的方向。



請你來分析,下圖紅框線內,視覺焦點在那裡?被形成的主題概念是什麼?而那些補充資料的層級重要性順序又是如何?

這樣的順序所形成的閱讀動線是合理的嗎?這是好的作品嗎?你讀的順嗎?如果不是,你想要如何來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