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文本主題凸出的布局技法







文本主題凸出的布局技法

文本主題的明確概念要凸出而被清晰掌握,於是我們才能有往下補充的起步。

文本主題帶出來了,被辨視出來了,於是補充作用開始了,補充過程才能繼而進行。文本最後才有被理解的可能,才有可能有意義的給出。



這是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一再說明的意義形成過程。

文本主題如何的被形成呢?首先要有「視覺焦點」,亦即你的眼睛首先停下來的地方。這很重要。這是一再強調的論述重點。

再來是依「先圖後文」、「先文後圖」的二種模式,來形成「文本主題」。

文本主題一旦「被明確判斷出來」,再來就是依「區塊化視覺運動」,即閱讀動線,對文本主題進行補充過程。

在長久的文本編輯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圖文整合文本,往往有一些被總結出來的「技巧」,能幫我們更有效的將文本主題凸顯而出。

這是讓「視覺焦點、視覺主體、文本主題」這三個過程,能夠以最明快清楚的過程來呈現的寫作技巧。

我們來談一談,這些實踐中被總結出來的好用技法。




清空四周使主題在視覺上凸出

這其實就是去創造「視覺焦點」最清晰化被辨視的可能,的方法。


資料來源:White, J. V./ 沈怡譯(1995)。《雜誌編輯》。台北市:美璟文化。頁20。

是這樣,不是嗎?不要讓其他媒材物件來搶奪注意力。主題自然凸出。這是快,好用,的方法。



有沒有非常清楚把「視覺焦點」凸顯出來了呢?之後,經「圖文整合理解」之過程,主題就易於被判斷出來了。




「去背」使圖像主題更明顯

圖去背,就是去脈絡化,使視覺焦點圖像的可理解性的意義更單獨,這將使圖像更容易與文字共構,來形成整體文本的「主題概念」。

這種凸顯視覺焦點圖像的方法,即去背法,是目前主流。因為編輯、圖像軟體的普級及好用,你可以快速的去背。這也意味著,去背這種編輯技法,你一定要會。

我有教哦。使用GIMP,可以用得很好。

原圖。


去背圖之使用。

(上、下圖)資料來源:《故宮文物》。第338期。頁117、頁110。

圖像去背而去脈胳化之後,畫面可以與文字形成更容易的搭配關係,圖文的共構的意義可變化性增大,很考驗文本創作






圖像主題的意義要單純

圖像是相當具有歧義性的媒材。主題即使凸出,但主題的意義可能是一種「非常豐富性」的主題。這會使得凸顯的主題反而又「不顯了」。

讓圖像的主題,在意義的給出上,更單純。這是更有利於圖文整合寫作。主題的意義愈單純,文字對主題的充實補充就愈能夠快速地地達到意義的綜合。



第一圖的主題,相較於第二圖,就清楚乾淨。主體凸顯的非常明確,不用讓讀者去費心猜想「精確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樹葉。

第二圖主題亦明顯,但卻是「意義複雜」的主體。不然,你去描述主體看看?這很「藝術」,但未必適合圖文整合文本這種要去傳達明確意義的文本。



要能有乾淨的畫面主體,淺景深是常用的影像技法。用淺景深把人物快速的凸顯出來。接著,你就會知道,文字是要去補充說明什麼了。




文字的強弱感互搭


資料來源:高橋佑磨等/劉小鳳譯(2017)。《圖解設計的原理》。台北市:我識出版。頁148。

大、小區分明顯,視覺焦點易於凸顯,主題概念更易於被掌握。這裡用的是「對比」的構技法

就文字而言,常見到的就是大、中、小字的強弱型視覺感互搭而來的主題概念的凸顯。



大大的字,搭配著旁邊的小字,反而使得大字在視覺上更凸顯,主題概念速迅彰顯。



大小字的搭配,文字的塊狀感知,很清楚呈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